首页 >  评估动态

北京大学实施“小班课教学”助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2016-05-12丨 浏览次数: 3270

 ●以优势学科经典课程为“小班课教学”的主要试点

  ●以“三个课堂”为“小班课教学”的主要模式

  ●以“三个互动”为“小班课教学”的主要方法

  ●以“五个改变”为“小班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以师资力量、专门机构、网络技术为重要推手

  近年来,北京大学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培养方针,以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12年秋季学期起,在五个院系正式开展“小班课教学”试点,作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尝试。

  一、“小班课教学”试点的主要内容

  ——以优势学科经典课程为“小班课教学”的主要试点项目。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班课教学”对师资力量、课程体系等要求更高。本次试点的项目,均为试点院系师资力量最雄厚、课程体系最成熟的本科低年级基础课程。如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试点课程《无机化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教授主持,严纯华院士授课;再如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试点小班课课程选择的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享誉全球的《计算机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团队由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百人计划学者在内的20多位老师组成。在保证试点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发掘“小班课教学”优势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为今后的进一步推行打下基础。

  ——以“三个课堂”为“小班课教学”的主要模式。“小班课教学”试点课程从试点院系的低年级必修基础课程中遴选,主要采取大班授课(每周2-4学时)、小班研讨(每周2学时)和一对一答疑(授课教师每周固定2小时答疑时间)相结合即“大班课堂”、“小班课堂”和“一对一课堂”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大班课堂”授课内容适度粗化,增加课程深度和挑战性,在保证教学大纲整体进度基础上,着重提出学科基础和前沿开放性问题;“小班课堂”配合大班授课,由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研讨方式、文献研读、作业布置等进行精心设计;“一对一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的学业指导。

  ——以“三个互动”为“小班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一是“师师互动”。试点院系按照小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的要求组织教学团队,由大班授课主讲教师作为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做好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细则等各项工作,小班授课教师与大班主讲教师密切沟通、协商一致,并定期交流。二是“师生互动”。课堂上打破“教师一言堂”和“灌输式”等教学方式,鼓励以与学生探讨为主的互动交流过程,强调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和探究性学习。三是“生生互动”。在组织方式上将小班课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主要采取学生讲解、相互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学习。“三个互动”相互联系,使“小班课”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以“五个改变”为“小班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小班课教学”是进一步探索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创新精神人才的教学模式。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留下专门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共同学习知识。二是改变陈旧不变的教学内容。老师也要学习提高,大班小班老师共同研究制定进度,选取更多的参考教材和文献,增加课程的挑战性。三是改变过去的单向培养模式。建立教师坐班制,固定答疑时间,提倡和鼓励学生主动上门请教,通过以学生为主的切磋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与社会沟通能力。四是改变过去的期中/期末考试模式。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学习的习惯,从各个环节考核教学的质量。五是改变教书和读书的分离状况。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老师和学生成为终生的朋友。

  ——以师资力量、专门机构、网络技术为“小班课教学”的重要推手。一是加强师资配备。强调试点院系选派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特别是院士、千人计划学者、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青基金获得者等知名教授学者担任授课教师。二是建立组织保障。成立“小班课”教学专家组,参加“小班课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研讨、审查和评估,并通过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工作;成立“小班课教学”工作小组,协助完成课程组织与管理、教学研讨与联络等教学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小班课教学研究组”,结合试点工作加强对“小班课教学”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是提供技术支撑。“北大教学网”开设小班课专区,创建小班课空间,提供在线布置及批改作业、资源管理与共享、课程论坛等功能,有效配合“小班课教学”试点工作。

  二、“小班课教学”的实施效果

  ——“小班课教学”加快了试点院系课程体系改革与修订的步伐。根据学校的计划,本次“小班课教学”试点将持续至少三年时间。试点院系表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在春季学期增加“小班课教学”课程的数量。例如,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试点课程《计算机系统介绍》的负责人表示,适应“小班课”要求,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授内容、知识涉及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新课程与原来相比都会有较大的变化。

  ——“小班课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班课教学”将“单向传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扎实的文献资料研读、积极的课外研究和充分的课堂发言对于小班课的质量至关重要。学生将围绕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学习。例如,数学科学学院试点课程《数学分析》在课堂上提出了数个前沿性、开放性课题,科学地设置课程难度,并辅之以更加详细、更加全面、更加灵活的激励与考核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受到了选课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小班课教学”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形式。“小班课教学”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小班课教学”对学生课下的准备工作要求很高,这就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广阔时空里全面地锻炼自己。“小班课教学”专家组化学组负责人指出,开放性的课题、充分的课堂展示、自由的讨论机会,将为学生提高创造性提供理想舞台。而“小班课堂”、“一对一课堂”的引入,也充分照顾到部分具有创新意识但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给予了他们更多畅所欲言、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小班课教学”将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小班课教学”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小的规模要求更多的任课教师,将推进和激励优秀教师群体更多地直接参与和承担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小班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思考与学习的探索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授课教师将有可能受到启发进而深化自己的研究,更好地发挥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

  北京大学计划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将小班课推广至更大范围,基本实现每名本科生大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过2门“小班课教学”课程学习的目标,让每一个北大在校本科生都能从中受益。(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

 

上一篇: 设荣誉学士学位 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北大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再发力
下一篇: 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改革试点暨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举办国际评估会议